多管齐下 搞活创业板市场 (2023.10.19)
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及国际化的金融中心,证券市场拥有很完善的监管制度。我留意到部分创业板上市企业出现股权高度集中、流通量不足、股价波幅显著等问题,2018年,创业板规则曾作过修订,提高了上市门坎,强化了监管制度,但这些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却产生某种负面作用,使中小型企业上市更加困难,导致近年创业板市道不振,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业界反映,创业板规则实在是太严格了,很多打算上市的企业很难做得到,而且成本很高,导致上市吸引力大为减弱,例如,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不能够改变其主营业务,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这些上市规则是否会窒碍市场活力呢?日本近期排放核污水,令部分经营日本海产的公司面临困境,甚至倒闭,若不能适时调整其主营业务,势必面临倒闭甚至停牌的风险,对小股民十分不利。
另外,2018年修订的规则亦令创业板与主板的关联减少,削弱了创业板作为向主板上市的踏脚板的定位,相当多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已经不再选择先上创业板再过渡去主板的做法,不少也放弃了上市计划,转而寻找其他融资渠道。2018年加强监管原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目前经济情况相对低迷,创意板市道亦不振,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实事求是地采取具体做法,检讨以前的部分政策,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更灵活且进取地在监管及搞活市场之间取得平衡。
很多科创企业及具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都需要大量资金,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难以筹集,我建议,目前由政府主导的香港投资管理公司,参考中央政府的做法及经验,在投资基金中拨出一定的份额,例如5%或10%,做为风险投资,用以支持符合香港数个大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政府可以共同投资,亦可以直接投资,我相信若有政府资金主动带入,就会有其他资金跟随加入投资。
其次,特区政府可否与中央政府探讨将内地有实力的企业或者大额专业投资者,在「沪港通」及「深港通」的机制内,容许这些大户可以投放资金在创业板上,相信有这些专业投资者来港,可以增加市场的活力,也增加香港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