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發展高科技漁農業 (2024.6.5) Chinese Version Only
議員專欄
我在2024年6月5日立法會大會上,發言支持何俊賢議員提出「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漁農業發展」的議案,因為香港是有需要亦有能力發展高科技漁農業的,但是漁農業一直以來都不是特區政府特別重視的產業,不過據統計,現時本港每年仍產出13萬噸在香港培育、養殖的鮮活漁產品;農業方面,每年亦生產約15,000公噸蔬菜(相當部份是有機菜),4百萬隻活雞及12萬頭活豬,所以絕不能忽視這個市場。
我首先建議政府將目前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的四項重點行業,即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和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之外,新加入漁農業科技,以支持發展高科技漁農牧場,創造新質生產力。
香港漁農業除了加強與學術界在創科領域合作之外,如能吸引漁農高科技企業來港投資,有助推動本地漁農行業升級轉型,向持續發展方向發展。我去年曾參與全國人大代表考察團到湛江調研,了解當地的漁農發展,參觀了兩家以高新科技養殖漁業和農牧的大型企業,令人印象深刻。
湛江目前是全國最大的金鯧魚養殖基地,直接參與種苗、飼料、養殖加工和輸送等全產業鏈從業人口約10萬人,連接帶動下游產業鏈從業人口近100萬人,年產值逾100億元。自本世紀初開始發展深海網箱養殖,積極推動漁業升級轉型,年產金鯧魚10萬噸,逐步淘汰近海傳統養殖網箱。除了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實現安全高效養殖,推動漁業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之外,湛江亦正在建設漁業智慧平台進行系統管理養殖,已啟動建設金鯧魚供應鏈數字平台,利用數碼技術匯聚上下游企業和養殖戶的資金流、物流、服務信息流,打通數據壁壘。
在畜牧業方面,湛江有每年產出100萬頭活豬的大型企業,利用科技豬場的豬糞分解出沼氣和沼液,分別用來發電和為蔬菜施肥;在運輸上亦使用智能化和數字化管控,相關區域全網絡覆蓋,從農場到餐桌,確保菜籃子和舌尖上的安全。
相對於香港,養漁業仍以傳統近岸的漁排養殖為主,而畜牧業全港約有數十個農場,但都屬小規模,所以利用科技推動香港漁農業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事實上,行行都可以有科技發展,所以政府應把握時機,調整產業政策,加強對漁農業發展的支持,列為引進重點企業目標之一,提供優惠政策,除了吸引相關大型企業投資之外,同時亦能吸取科研技術,協助業界集約化發展(指一類在單位土地面積中大量投入資源,以求獲取大量產出的農業活動),提高產品質量及產量,並可進一步結合旅遊業發展休閒漁農業。